远航呗欢迎您!

注册

船员眼中的航海生活,这就是现实

       总会有很多人在得知我的职业是船员时说:“船员工资高呀!一年几十万。”那些人谈论的时候眼睛里都冒着光,好像天上掉了个大馅饼,就落在我们这样一群人的身上。

  我们没有年薪几十万。从更为客观的角度上来说,那些有这样待遇的高级船员也真的是极少的部分。他们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做着高技术含量或者高强度脑力的工作。

  拥有属于自己的家,应该是所有人存在并且持续不懈奋斗的一个目标吧?可我们的航海人在生命的大部分时间里,却偏偏就没有这最普通的权利。

  代价一:没有“家”

  有人说,他们结婚了,生子了,有自己的房子了,那不算是有家了吗?

  家是什么?家是一个可以让自己安心休憩的地方,是一个可以在自己受到伤害,遇到打击,甚至只是孤单了,寂寞了,疲倦了就可以好好休息,舔拭伤口的地方。

  但他们有吗?我们有吗?我们都没有。

bff4bdbdab79aea3333e5ffc94c196d.png

    漂泊在海上的人永远都缺乏一种真实的“家”的感觉。因为没有一个扎实的根系在那里。放眼望去,夜是漆黑得不能再漆黑的压抑,浪来时不可预知的未来与恐惧更是如影随形。那和上班累了一天,回到家时就可以看到温暖桔光是不一样的。 “踏实”这两个字从来都不在海上人的字典里,因为连睡梦中的身体都始终在行进的旅途里,短暂的停靠又怎能补给日益缺失的,双脚踏在平稳土地的安全感?

    平均一年最多三个月左右的假期对于一个航海人来说,也只是更加淡化了的“家”的温暖。

    梦中的妻儿始终是无法触摸的,短暂的假期更因为这样那样的事务被分割成一节一节。于是那个始终点着桔灯,等待他归来的房子似乎也渐渐和旅店没有太大的分别。因为不论这房子里发生了如何样或悲或喜,或紧张或轻松的故事剧情,海上的人都只能用遥远的沉默来分享一切:欢喜或者忧心。

  代价二:失去自由


      海上的世界是男人的世界。所以人们总会用过于浪漫的幻想去想象那些漂泊在海上的男人们:世界各国的风景与美女,各样新奇的事物与美食。不了解的人们想象海员生活时更多的都是电视里掠过的景象,世界各地旅游胜地的曼妙风光,还有沙滩上那些招摇眩目的妖娆女郎。

       风景是有的。但并不是大多数时候都可以看到。卸货的港口工人不少,但女人并不多;高档的享受机会也是有的,但我们钱却不多;更多时侯除了集装箱船,大多数的卸货港口都在地处偏远的地方。莫说寻奇猎艳了,就是想出去给家人打个电话,碰到一些国家甚至连船边的地都不能站一下。而即便是集装箱船,靠的码头相对繁华,对于贫穷的中国人来说,那样微薄的收入根本不可以与当地人的消费水平看齐。

    但即便是这样的“下地”也是很难得的。毕竟对于靠港装卸货物来说,航行的时间永远是漫长的。也许一个航次任务需要绕着地球跑大半圈,船在大洋上两三个月都见不到岸,而靠上港口却只呆上一两天。于是人的生命就在这样长长的漂泊中度过。目之所极,除了阔天瀚海之外,就只有那渺小得不能再渺小的船舱了…

        代价三:青春与健康去换明天

  人是有情感的。生理与心理的平衡是人健康生活的基本条件,也是重要条件。所以男人需要女人是正常需求,女人与男人的和谐也是生理平衡的重要杠杆。但那是一个清一色的男人世界,恪守着自己对另一半的责任与深情,生理上的窘迫,精神上的压抑,损坏的不仅仅只是个人正常的思维与情绪,甚至是身体都会不同程度遭受到严重打击。


      没有什么会是比生理与心理的双重压力更让人觉得痛苦与无奈的了。一个正常的人,长时间的处在一个非正常的状态里,时间久了,即便是再正常的,也多少会变得有点不那么正常。尤其是那些本该灿烂的青葱岁月,应该可以陪着妻儿父母,共享常人最普通的天伦之乐的温馨时刻;在那些海上人的世界,真正就成为一种奢侈的幸福,难得的阳光。

  代价四:与社会脱节

      社会在日新月异的发展,每一天都会有新的事物出现,也会有不同的故事发生。

    当我们理所当然的接受人民币更新换代的时候,刚刚从船上休假回来的船员们可能正尴尬的站在商店老板面前,疑惑的检查着人家找给他的新版钞票;当孩子热烈的想要和父亲讨论最新的娱乐胜事,或者仅仅只是一些早已过气的时事新闻时,他们或许只能支吾着对妻子投去求助的目光,而不愿意让孩子感觉自己与这个社会是多么的脱节,他们的父亲竟是如此的老土,跟不上时代。

  走在大街上,人们已经在讨论最新的流行趋势了。

  站在镜子前面的他们却还在惶恐自己的新打扮会不会有点太过招摇;而和老朋友们的聚会更会让他们无所适从。

  因为在陆地上的朋友们都在议论着各自工作里的最新信息与前沿资讯,偶尔冒出一两个他几乎完全没听过的新词汇时,他们也许根本就不知道或是无法确定该作出如何的回应甚至表情。因为他们几乎都没明白那到底是什么,又怎么知道自己该说什么?

  代价五:沉重的负担

  这时候再让我们来讨论一下他们的肩上的责任吧!每一个船员背后支撑着他的不是一个人,不是一个家庭,而是三个。

  他们的妻子和孩子。他们的父母。他们妻子的父母。

  一个没有男人的家,就只有女人去顶。一个没有天伦之乐的男人背后,还藏着一个同样没有温馨生活的家庭。孩子没有父亲的疼爱,影响的不仅仅只是学习和成长。女人没有丈夫的呵护,影响的也不仅仅只是一个健康的身体。

老人就更不用说了。千里之外,哪怕是在国外,遇到事情还能有见面的可能。

  但在海上,即便只是想听听声音都是奢侈的幸福,再何谈“堂上双亲有所养”,何谈“儿孙绕膝含饴乐”?就是牵挂就已经足以让辛苦了半辈子的父母饱受折磨了,更不谈那些甚至到临终都不得见儿一面的遗憾,那更是让人想想就肝肠寸断。

  这些,都是如何样的代价?沉重。我们只能说真的非常非常沉重。

  船员一群真汉子

    我们应该为那些漂泊在“浮动国土”上的男人们感到骄傲。他们所作出的一切付出也的确值得我们去为他们骄傲。

  他们是一群真汉子!

  关于外界对海员的种种遥言

  海员,当我身处这个职位的时候,开始深深地感受到,那种种关于海员的遥言,都在现实的面前,一一不解自破,我觉得很有必要澄清证实一下,以解心中的不爽。

  一、欺骗论:海员环游世界

  这是众多人的第一直觉,海员这个职业这么好,可以环游世界啊,错,特错大错,这是最大的错,这是海员的自欺欺人,这是最大的欺骗!!!

  原因如下:

  A,现代化的港口作业,船舶停靠港的时间越来越短,周转越来越快,现在的集装箱班轮,停港时间短的少到只有十个小时不到!!!工作强度大,下地的时间是很少很紧张的

  B,另一个原因,现在大型的深水港口一般都建在离远城市的效区,出行相当的不方便,

  C,像坐火车,开货车一样,到任何一个城市都只是到此一游,匆匆而别,这样的比方应该很是了然了吧,船员靠港下地的情况,类似。

  D,更多的情况,到一个国家,吃喝嫖赌成了种多数老船员必备首选,手上有点钱了,远在他乡了,客观环境压抑和主观思想的引导,现在我是很能理解和体会这种心情了。当然更多的时候,到一个新的国家,最迫切的是打个电话,上个网聊个天。购物也是甚少的,顶多买个电子设备和洋酒。

  环游世界论,是对未来海员职业从事者最大的谎言和欺骗。现在的船舶多数是定航线,也就是说,你上一条船,基本上就都是经过那么些国家,倒背如流了。也毫无新鲜感而言了。到了发达的国家,手上的这点美元,也是钱不当钱花,花了也心痛。到了落后的国家,手上的钱也不屑花,感觉还不如在中国呢,更可况现在中国制造超强势,想买个便宜点的纪念品,一个商标,MADE IN CHINA,无奈一笑。

  环游世界论,很多时候其实是海员自己的自我欺骗!!!

  二、偏见论:海员吃喝嫖赌全能!

  一聊到海员,多数人的脑开里闪出四个字,吃喝嫖赌。这不怪别人,也不怪海员,要怪就怪这个事实的太过强大,以至于以偏概全,因为多数海员太低调,一心只想过好自己的小日子,那里还有时间去理会别人的闲言闲语呢。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社会上,情况就是这样的了。

  关于吃:很多人还停留在船上没有蔬菜和水果,是不是天天吃鱼啊,这样的发问。停留在这个几十年前的认识上。这个相当无语。现在船上的伙食越来越好了,虽然大厨的质素,恨铁不成钢,好东西都让他煮坏了。船上的制冷系统完备,肉库鱼库菜库分开,基本上每几个港口就上一次伙食,蔬菜水果每餐都有。对于肉,我是从来不稀罕了着。别以为大酒店里吃的就新鲜,别以为超市里买的就新鲜,现在那里用的不是冷藏保鲜的技术,除了你自己家种的青菜我觉得有保证外,其他的,要么你不吃算了。学生时,在学校很缺肉类,吃不起。在船上,肉类供应多于水果和蔬菜。情况倒转了。

  关于喝:形容船员的酒量人们都喜欢用海量这个词。喝啤酒在船上也是走极端的现状,要么越来越不想喝,因为没氛围,喝酒解闷是很没意思的。要么喝的很夸张,不喝酒就睡不着了,喝酒喝过了的案例,也常常听说。现在船上的酒精限的严,工作前四小时禁酒精,被领导上级知道,基本上就炒鱿鱼了,被PSC查到,扣船吧,因为这可以醉驾,现在醉驾罚的可是很重的呢。其次船上每人每月限购两箱啤酒,这个量对于那些经常饭局的人来说,哪个是海量,不言而明了。比起很多饭局高手,我们很多海员连衬场的资格都没有,一是不能喝,二是不会说。机舱很少啤酒肚的,都是像我一起瘦的占多数,现在在机舱,我已不是最瘦小的那个了,哈哈。甲板驾驶的倒是不少啤酒肚,哈,

  关于嫖:男人嘛,十个男人九个嫖,海员嘛,十个海员十个嫖!!这是我现在的认识的观点。反过来想想,现在社会,如果单单靠海员这样的弱势群体,是不可能诞生天上人间这样的辉煌的业绩的,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的看法,就看你怎样去看了。既然人们都喜欢一概而论,那就让人们一概而论好了。我感受的情况是,每到一个港,总有海员急着往家里打电话,每到中国,总有海员急着往家里汇钱,黄和赌这个问题,在很多国家是合法的,也不见得泛滥成灾,倒是在中国,越是禁得严的,越是公开了的秘密,关于海员与小姐的利益关系,还有待深入调查,待他年实践回来再详细写个报告文学,还原下这个事实的真相。

  关于赌:在很多港口,赌是合法的。赌场,在斯里兰卡的时候,我们机舱有人升职,请吃饭,吃完饭后,他们到卡西诺赌场去玩玩,里面在消费的中国人不在少数,很多地方都配有中文告示。赌场不大,在这个贫困的国家倒显得很是气派,有人大赌输得一塌糊涂,有人小赌,赢了开心不少。所玩的我不是很懂,但和电影里的场面差不多,能赌得起的都不简单,能输的起的,都是有米的。我是逢赌必输,所以这个赌对我没有一点吸引力,船上禁赌是很严的,因为这个赌输了钱,影响情兴绪,影响工作,影响到船舶的安全,是个很敏感的问题。这个赌和嫖是一脉相承的,就像吸毒一样,上瘾了就难戒了,就像喝酒和抽烟,道理应该是差不多的。我所在的船,去赌的来来去去都是那么几个爱好者,其他人你是怎么拉都拉不下水的,因为赌这个问题,有点理智的人,都能

  三, 真实论:告诉一个真实的海员

  A:船上处处是英文,文件,标志,记录簿,机械设备,说明书,哪怕全是中国人,也都是这样的,除了了说话是中文,其他全是英语,更多的时候说话也是中英夹杂。特别是一些专有名词,说中文特不顺口。即使机械设备是国产的,现在国产的也为了提高档次,也来个全英文的说明书,甲板驾驶部的,常常需要和港口的检查官打交道,英语口语越来越棒,机舱轮机部的,慢慢就要退化成了哑巴英语的典范了。总之一句,英语就是一个工具,真的很重要,反正我现在是很吃力很吃力的了着,看着英文说明书,相当的头痛,问别人问多了自己都不好意思啦,对吧,

  其次就是港口下地,不懂英语,那是相当的没意思,买个东西还得找人翻译,兑换钱还可能被人黑,不能开口说英语,去到哪里都是没什么意思的。不同国家,不同水平的人,各种方言式的英语,口音相当的重,听着非常难受,很多时候,手语并用,也都解决问题,哈,希望一段时间后,自己的英文水平能有质的提升,说不定,下次就会被派到“八国联军”的多国部队的船上,到时不能说也被逼着说了,那就被动多了,

  B:现在船舶大型化,自动化,智能化,机舱要求技术型的复合人才,没有点技术,还真难在船上混日子,蜘蛛网般的管路和阀门,随便弄错一个,后果都很严重,设备的PLC控制,程序越来越复杂,各种感应器各种参数的监控,虽然船舶发展了这么多年,其框架和结构大体还是那样,但很多细节的地方,都在不断的升级,很多老船员上船,都不得不细细看看说明书的操作要求,可以这么说,我们教科书上很多说的,真的需要改版更新了。

  C:海员信息闭塞,半年不能回家一次,这个谣言真的应该不攻自破了。现在是什么时代了,21世纪啦,3G时代啦,打电话/上网/DVD/ 笔记本电脑,哪个不是必备品,虽然通信网络问题,还是个问题,这只是和陆地的高速发展对比而言,船上早已普及卫通电话,像公用电话一样,只是太贵了,咱船员都舍不得花,这不就是废话吗,说了白说,这就是一些公司的忽悠说法,不过现在船上能上网的的确有,什么公司,要求如何,我现在也在打听中。。。信息闭塞不闭塞,完全取决于个人,我想我近来的活跃程度,不亚于我在陆地上的吧,国际漫游通信问题,这个我解决的比较好,哈哈,一个不靠谱的小道消息,ILO组织要求,2015前国际航线的船舶实现海员网络通信常规化,这是上次一个官员在为我们装MAIL4CREW系统时对我们说的。宁可信其有,期待这一天。

  半年不能回家一次?一年回家一两次,每次回家休假两三个月,这倒是真话实话。但试想想,我们现在背乡离井,南闯北漂的,哪个不是一年到头回家一次呢。哪个不是为了生计在苦逼逼的工作和加班,年头盼到年尾还只有那么几天的假,福利好的当然例外,咱现在说点实话,扪心自问下,都不容易啊!!生活所迫,没办法呢。打电话回家,呆在家的时间,海员可以拍着胸膛,问之无愧地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了。没钱呢,回家过年也很没意思,没钱呢,家里有个什么急事,就算近在身边也无可奈何。钱,太他娘的重要了,读书时不觉,工作了,才深有体会。人在海上漂,身不由已,现实有得有失啊

  至于哪什么半年没有靠岸,那简直就是荒唐,我们愿意,人家船东还不乐意呢,在大海里漂行半年,那是什么概念,续航能力也太强了吧。这样慢的速度,还有谁会用船运东西,这样慢的效率,船公司吃西北风啊。现代是讲究效率的年头,中国和美国,穿越太平洋,那也14天就一趟了,拿集装箱装,装缷货就像公交车一样的节奏,三天两头就靠一次港,折磨死我们机舱的了。以我现在所在的航线来说,在欧洲这边,比较夸张的能一天一个国家一个港口,即使过印度洋,也就一个星期的时间,比较害怕中国的港口,中国速度是最快的,著有挣钱不要命的说法。每次回到中国,下地的时间都相当紧张,相当的紧张,十个小时,还得各种加班,赶来赶去的。你不经历过,无法想象的节奏。

  四:广告论:高级船员紧缺,海员就业率供求比1:3,高级船员年薪十万

  这是很多招海员学校打出的很具吸引力的广告,在学校,在中介,这是说了千千万万遍的半句真话。这个信息,停留在10年前,还是挺真的,现在呢,水份太重了啊。有人说着爽口,有人听着爽耳,就一直流传着。

  A:高级船员紧缺,这是真的,但他们没有告诉你,现在只缺大管和大副这个级的高级船员,其他船员是一抓一大把,争个你死我活的。就拿我所在的船的实习生来说吧,甲板+机舱,共有六个实习生,你再想想,07年前后那经济危机,航运低迷,现在积压了很多三管三副,为什么这么多人提不了职,想想都能明白。还有这些年的大量扩招,想想都可怕。不少人拿着二管的票做三管,拿三管的票,做机工,你可以选择不做,不做那你就闲着在家里等船期吧,等到有一天你急了,等有一天你发霉了,你就做了。

  为什么现在的实习生安排的这么慢,人多啊,排队呢,实习生是免费的劳力,但船上的房间和救生艇位有限,看看我们船上的六个CADET,你惊讶了吧

  海员,现在已不那么缺了,虽然很多人来了,很多人走了。但现在仍然是供大于求的市场局面。现在的“3+2” “ 4+1” 大专等,相当的高产,每期都是一批一批的毕业,培训考证结束。航海院校那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调调,什么时候应该从老师的嘴里改改,误人子弟啊。

  B:就业率供求比1:3,这个在学校流传了很多年的传说,其实在07年我入学时,就已经终结了。2011年的应聘情况是,现在海员这一行,越来越不看好本科生,眼高手低,吃不了苦,路数多,跳槽高手,公司养不住人。在学生面试里,竞争是相当的激烈,学校的面子在,还能对外宣称100%的就业率,继续去忽悠后来者,下一届。学校倒是松了一口气,把我等仍推销了出去,又一年辉煌的就业率,离校后,谁管谁死活!!!这样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变态了。

  海员,选个好公司不易,现在海员这一行里,什么标准的叫好公司?混水摸鱼,中介外派,国企,天下乌鸦一般黑啊。因为公司的不厚道,导致了海员的忠诚度越来越来低,市场经济年代,谁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啊。

  C:海员年薪十万,这个漂亮的口号各大公司,各大学校说了十年八年还是乐此不疲。就我的情况来说说吧。从毕业离校到上船实习,等吧,排队等按排船期呢,4~5个月吧,各种名头的各种培训和办证,总之一定有很漂亮的理由的。正常实习期为12个月海龄,然后才能换证,这是中国海事局要求的。实习期只拿到300~500美元的津贴,这个不叫工资,CADET是没有工资的。这个叫实习津贴。可悲啊,我是那个只拿300美元的那个倒霉蛋,折合现在的人民币不到2K,这就是现实。

  人民币被升值,美元待贬值,我们做海员这行,工资不涨,收入一直在贬,钱不值钱啊。12个月后,换证出来,休假2~3个月,然后做轮助或者WIPER,甲板的做驾助或OS.6个月,如果幸运,如果有机会,如果表现得好,如果会处事,那么你有可能提职,也只能说有可能。那么你才有可能做三管三副,如果不幸,那么继续做机工吧,你可以选择不做,那就回家等着,看谁急。做WIPER的收入是900美元/月,做三管三副则是近$3000的月薪。各种待遇很大很大的差别。

  从毕业离校开始到跨入传言中的年薪十万,加上假期,用时是自然年近三年!!!!三年,是一个很漫长的岁月,很多很多人离开了这个行业,海员的苦,你不懂。那种度日如年,那种来自心内的排斥,多少人,在还没尝到一点点甜头,就咽着苦果默默离去。在船上,你会明白,什么叫做地狱。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我,不会建议我身边的任何一位朋友去跑船。如果你问我,“跑船,你后悔了吗”发自内心的说一句,我后悔了。但后悔也没有,路漫漫,我现在没有退路,没有转机,只能硬着头皮顶住上。说着说着,又偏题了,感触啊。

  我现在船上的三管,就是我入学那年毕业上船做CADET .到我现在也做CADET ,他才第一次做三管,这就是摆在眼前的事实。

  D:从毕业后前五年来说,海员这个职业略显优势所在,一人温饱全家不饿。五年后,正是开始海员步步高升好转挣钱的时候,这个职业对于个人来说,开始贬值,从人生和更长远的角度而言,别人同样的本科生,两年时间奔波劳碌,两年时间稳步攀升事业开始发展,第五进入正轨,持平竞争力,在第5~10年,海员也就只能望其项背,望洋兴叹了。像我们多数没有背境只有背影的独立奋斗打拼者而言,前期阶段免不了是苦逼逼的青春,但至少别人那也是多姿多彩的生活。

  那也是正常人的生活。正常人的生活,这点就是海员的死穴!!

  来源:海员网,浙江海事等